院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院线动态院线资讯

    “十三五”时期电影发展:“人才蓄水池”功能凸显,拥抱新技术促进对外交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1日

  •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电影事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19年,城市电影票房达642.66亿元,城市观影人次超17亿,生产电影故事片850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74部,纪录电影47部,特种电影15部,总计1037部。

     

    这些日益增长、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主食”背后,离不开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中青年骨干力量的奉献,也得益于被称为“中国电影新力量”的青年创作人才的茁壮成长,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既叫好又叫座、反映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优秀电影作品。

     

    同时,电影作为视听艺术,是“艺术+科技”的深度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影工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节档公映,取得了超过46亿元的票房成绩,未来在“科幻十条”政策激励下,还会有一大批新的科幻影片问世。

     

    在技术设备领域,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C5获得DCI认证,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全球唯一同时支持120帧、4K、3D、高动态、广色域技术的放映系统CINITY问世等中国电影技术的一次次突破,都加速了中国电影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步伐。

     

    在此过程中,中国电影也越来越被世界所了解和认可。“中国电影 普天同映”、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丰富多样的对外推广渠道和电影节展,为中国电影和电影人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等一批影片实现了海外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十三五”时期,通过海外发行人的努力,通向北美、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欧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座城市的发行放映之路已经基本成熟,实现了在海外华人聚居区长期稳定的放映。

     

    中国电影的海外放映相继拓展到了中东、拉美、中亚、非洲等一些鲜有中国电影放映的国家,包括俄罗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蒙古、尼泊尔、土耳其、巴基斯坦,非洲的毛里求斯、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近些年实现了中国电影零放映的突破。

     

    人才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电影是创意产业,更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电影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创造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各类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有越来越多学习电影、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得到了创作电影的机会。经过前些年的积累,在“十三五”时期,青年电影人的作品不仅数量急剧增多、质量迅速提升,涉及的题材类型也更加广泛,其中不少影片成为市场“黑马”甚至年度现象级大片。

     

    雨后春笋般的“中国电影新力量”

     

    2016年,出现了一批由青年导演创作的优秀作品。如《路边野餐》《长江图》《七月与安生》《驴得水》《黑处有什么》《一句顶一万句》《28岁未成年》《大鱼海棠》《火锅英雄》等影片。

     

    毕赣这个如今被国内电影观众所熟知的大男孩,在2016年上映了他的处女作《路边野餐》。在这部影片中,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贵州凯里的乡村医生,为了寻找侄子,来到陌生的小镇,在这个亦真亦幻的小镇中,他与逝去的爱人在一个神秘时空获得重逢的故事。除了42分钟的长镜头,毕赣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新魔幻现实主义,在电影美学上进行大胆尝试,亦得到业界广泛关注。

     

     

     

    杨超导演的《长江图》同样是一部极具风格的作品。该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选用胶片摄制,将长江氤氲的雾气,磅礴蜿蜒的图景呈现在世人面前,影片让人过目难忘的长江图景为他赢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视效银熊奖的殊荣。

     

    论起风格化,导演邢健自编自导的《冬》不输上述两部作品。《冬》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演员表演和镜头语言来推进情节发展,影像上更是大胆选采用黑白影像的方式。影片获蒙特利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并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进行展映,获得极高的艺术评价。

     

    除了在艺术方面的探索,2016年许多青年电影人的作品在市场上也显示出惊人的能量。

     

     

     

    刘雨霖导演处女作《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自父亲刘震云同名小说,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末首次独立执导的《28岁未成年》,与父亲张艺谋的《长城》“同台打擂”,其作品充满想象力,倪妮、霍建华等演员的参演也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与市场融合度较高,最终获得了1.3亿票房。

     

    《七月与安生》曾国祥导演牢牢抓住女性心理,将两位年轻女性之间的微妙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在市场中获得了1.6亿元票房的好成绩,两位主演还获得诸多重量级奖项。

     

    开心麻花成功跨界到电影行业后,一批年轻的导演、演员在大银幕上崭露头角,继2015年《夏洛特烦恼》获得市场成功后,开心麻花的另外两位青年导演周申、刘露在2016年带来了他们作品《驴得水》。影片延续了开心麻花一向的喜剧路线和小人物的视角,最终票房超1.7亿元,口碑票房双丰收。

     

    此外,导演姚婷婷的大银幕处女作《谁的青春不迷茫》,在颇为“扎堆”的青春片创作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取得约1.8亿的票房成绩。

     

     

     

    2016年中,杨庆导演的《火锅英雄》和梁旋、张春共同执导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更是分别获得了3.7亿和5.7亿的不俗票房。前者在4月1日上映主打清明档,在与《我的特工爷爷》《蝙蝠侠大战超人》等影片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大鱼海棠》则是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暑期档公映。同档期上映的还有《寒战2》《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忍者神龟2》等强片。作为一部动画影片,《大鱼海棠》首周票房超2亿,累计近6亿的最终票房至今仍算得上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票房成绩。

     

    此外,郭敬明执导的《爵迹》上映后累计票房近4亿。该片对于CG的使用,也为中国电影进一步工业化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与此同时,随着优秀作品数量的不断增多,林更新、郑恺、吴亦凡、林允、杜鹃、景甜等新生代演员逐渐走到前台,在多部国产大片中献上精彩的演出。

     

    2017年,青年导演、编剧、演员创作的好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当年还称得上是新导演的吴京,最新执导《战狼2》,该片不仅是2017年度票房冠军,更以56.83亿票房创造了华语电影新的票房纪录并保持至今。用《战狼2》编剧刘毅的话说,“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精神力量加上类型电影的规律,让我们的电影能够走得更远”。

     

    2015年起,开心麻花系列已逐渐在电影市场中成长为一个成熟品牌。2017年上映的《羞羞的铁拳》同样大获成功。该片在国庆档上映,不仅夺得档期票房冠军,最终票房超过2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羞羞的铁拳》是导演宋阳、张吃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此外,作家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大鹏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缝纫机乐队》,以及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等也都是年度非常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作品。

     

    相比以上作品,2017年中,由青年导演郭柯执导的纪录片《二十二》的成功更为不易。影片聚焦慰安妇群体的生活现状,以客观却充满温情的影像语言给了这一群体深情的凝视。该片以1.7亿票房成为年度“黑马”之一。

     

    2017年更是青年演员得到锻炼并崭露头角的一年。建军九十周年献礼片《建军大业》中大量启用青年演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革命前辈们血气方刚的青春岁月。片中,朱亚文、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李易峰、关晓彤、李沁、周冬雨等青年演员们“以青春演青春”,还原出鲜活生动的青年革命先辈群像。

     

    相较于2017年,无论是从影片品质与口碑,还是票房与市场表现方面,2018年中新生代电影人的表现都比上年更加亮眼。2018年度票房前20中,新生代导演贡献了超41%的票房;在年度单片票房超10亿的10部国产影片中,有6部由新生代导演执导;年度单片票房超5亿的21部国产片中,新生代导演执导影片数量高达12部。

     

     

     

    年度单片票房过5亿的青年导演作品有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2》、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闫非与彭大魔联合执导的《西虹市首富》、田羽生的《前任3》、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黄渤的《一出好戏》、苏伦的《超时空同居》、饶晓志的《无名之辈》、李芳芳的《无问西东》、吴昱翰的《李茶的姑妈》、韩延的《动物世界》和韦正的《爱情公寓》。

     

    此外,一批以毕赣、李睿珺、松太加、忻钰坤、鹏飞、唐高鹏等为代表的青年导演贡献了一批风格独特、类型各异的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展上斩获多个奖项,其中部分影片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其中,毕赣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更是把他所喜爱的长镜头用到了极致,这部极具风格的电影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经展映就获得了外媒的激赏,在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多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三个奖项。而其跨年上映的独特营销手段,也助力影片获得2.8亿多元票房。

     

    2019年票房过10亿的10部国产电影中,有5部为“80后”导演创作,青年演员、编剧、制片人以及技术人才也逐步进入电影产业链的主力阵容,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灯塔专业版统计,年度累计票房前三位的导演(宁浩、饺子、郭帆)、男主演(吴京、杜江、欧豪)、女主演(周冬雨、赵今麦、任素汐)都是青年创作者。

     

    不仅如此,在2019年,大批青年电影人也利用自身影响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年度票房过10亿的10部国产影片中,饺子执导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文牧野参与执导的《我和我的祖国》、韩寒执导的《飞驰人生》、陈国辉执导的《烈火英雄》等5部影片由“80后”电影人担任导演或参与执导。

     

     

     

    此外,黄家康、赵霁联合执导的《白蛇:缘起》、章笛沙的《最好的我们》、杨子的《宠爱》、五百的《“大”人物》、张栾的《老师·好》、MTJJ木头的《罗小黑战记》、田羽生的《小小的愿望》、申奥的《受益人》、周申和刘露的《半个喜剧》、严嘉的《神探蒲松龄》、张大鹏的《小猪佩奇过大年》等青年电影人执导作品,也都在电影市场上实现票房过亿。

     

     

     

    顾晓刚的《春江水暖》、霍猛的《过昭关》在完成作品表达的同时也展示出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白雪的《过春天》、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则聚焦于现实题材,体现了“80后”电影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徐磊执导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以及柯永权、杨植淳、和渊联合执导的《大河唱》因其良好的口碑在业内和社交平台上获得普遍好评;甘剑宇的《铤而走险》和麦曦茵的《花椒之味》也吸引了各自的目标受众;《追凶十九年》的导演徐翔云、《小事儿》的导演宁元元等“90后”电影人更是让业内看到了新一代电影人的潜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对于全世界的电影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在按下半年左右的“暂停键”后,于今年7月20日正式复工复产。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电影人,真正扛起了重担、接过了大旗。

     

    作为影院复工后的第一个重要档期——七夕档,青年导演姚婷婷执导的奇幻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和《八佰》共同掀起了复工后第一波观影热潮。七夕当天全国票房超5.2亿元。《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当日票房约2.8亿元。

     

    在接下来的国庆黄金周中,《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一点就到家》等都有大量中青年导演的身影。由五个故事组成的《我和我的家乡》,更是集结了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等多位近些年和中国电影产业一同成长的中青年电影人。

     

    截至目前,《我和我的家乡》累计票房已超28亿元,暂列今年票房榜第二位,这一成绩也让该片排在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第12位。

     

     

     

    《一点就到家》的导演许宏宇、《姜子牙》的导演程腾都是这些年中国电影的“新力量”,上述两部影片的累计票房分别超3亿和16亿。

     

    今年10月下旬上映的战争影片《金刚川》累计票房已超11亿,该片由管虎、郭帆、路阳及田雨生联合执导,其中,郭帆、路阳和田雨生都是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导演,如今都足以独当一面。此外,今年上映的《风平浪静》(李霄峰)、《荞麦疯长》(徐展雄)、《日光之下》(梁鸣)等作品,都不同程度得到了市场和业内的认可。

     

    好的作品还需好演员来呈现,今年上映的影片中,在葛优、范伟、张译、吴京、黄渤等中坚力量演员的带领下,欧豪、张俊一、杜淳、魏晨、张宥浩、刘昊然、章宇、王源、彭昱畅、李鸿其、李一桐、尹昉、马思纯、钟楚曦、刘存浩等都在大银幕上有着精彩的表演。

     

    各类培养计划助力青年电影人茁壮成长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电影人的迅速成长,除了离不开政策的利好、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观众的支持等大环境因素,也离不开多种帮助青年人才成长的扶持计划。

     

    如发起于2014年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旨在全方位整合中国电影新力量,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每届新力量论坛都会邀请到数十位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和专家学者一起就中国电影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如由国家电影局、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办的“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多年来越来越得到业内支持、同行认可。

     

    除了政府给予青年电影人有力支持外,行业协会、国内各大电影节展、影视企业也加入到扶持电影新生力量的阵营中来。

     

    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青葱计划;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华语青年电影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创办、财政部专项文化资金扶持、中国文联重点支持的“聿影计划”等。

     

    随着国内各类电影节展的日益丰富,培养电影人才纷纷成为各个节展的重要一环。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创投或青年电影扶持计划。

     

    此外,多位电影导演、演员、文化名人等开始利用个人影响力牵头发起扶新计划,支持青年电影人成长。宁浩“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采用新生代电影人搭档资深影人的创作模式助推新力量成长;陈国富、周迅、陈坤、乌尔善、舒淇等创立了山下学堂;黄渤推出“HB+U新导演助力计划”;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青年导演培育计划等也都在密切关注和帮助电影新力量。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指出,建设电影强国,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在我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导演、演员、编剧和各方面的高端人才,为中国电影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我们向电影强国迈进,更需要在人才队伍上下足功夫。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相信中国电影会形成人才辈出、名家辈出的生动局面,会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各类专业人才。

     

    技术篇

     

    “十三五”时期,中国电影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战狼2》《妖猫传》《红海行动》《流浪地球》《金刚川》等为代表的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一批优秀国产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的进步和成果。此外,一批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设备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而且还走出国门,得到国际市场认可。

     

    国产大片彰显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成果

     

    2016年国庆档,郭敬明执导的魔幻电影《爵迹》在全国公映。影片采用3D动作捕捉,一次性创作将近40个实体建模全动作捕捉的CG角色。《爵迹》在制作技术方面由两大板块组成:动作捕捉和CG制作(虚拟特效)。影片中所有视觉产物,大到高山堡垒,小到一花一木,均由电脑生成,没有任何实景拍摄。片中的所有角色并不是真人,而是由CG制作完成。

     

    制作团队利用设备记录下演员的动作与表情,把这些信息输入电脑,创造出虚拟的人物,并且是这些人物们都具有演员的身形、外貌等等。《爵迹》所使用的CG特效由400多位数字工程师历经一年半渲染出的,片中的人物形象力求达到与真人的肤质、头发一样,精度可以精确到毛孔。

     

    《爵迹》最终3.8亿的票房虽称不上突出,但它所呈现的特效令观众折服,它的问世填补了国产全特效大片的空白,让CG大片在华语市场迈向全新阶段。

     

    2017年,《战狼2》《妖猫传》在制作上的探索将中国式大片进一步提上了电影工业化轨道。从技术层面而言,《战狼2》已经具有媲美好莱坞的水平。

     

     

     

    影片中的水下动作戏,连好莱坞都没有类似的拍摄经验可循,最终影片技术团队利用“实拍+特效”互相弥补来完成。另一场坦克大战戏份样由“实拍+特效”相结合完成。

     

    影片在北美开画后,这两场高燃大场面戏,同时获得了外媒认可,《洛杉矶时报》评价,“看到了一部如此接近好莱坞的战争大片”,“水下功夫,冷锋和无人机间的猫鼠游戏,还有沙石飞溅的坦克大战都让人眼花缭乱”。《战狼2》的成功,也让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得到国际认可。

     

    特效技术同样不输好莱坞的《妖猫传》则是陈凯歌对中国式奇幻大片的又一次尝试。将近六年筹备、拍摄期间里,陈凯歌倾尽全力在视觉方面营造出了一种奇观效应。为了实现超强的视觉刺激,陈凯歌花六年时间建一座城,种两万棵树,绿树成荫之时,整座用于拍摄的城市不再是干瘪的布景,已然成为了一座立体的城,在这种拍摄背景下,实拍和绿幕的交叉运用,让《妖猫传》中的特效技术已经完全从初级炫技蜕变成服务于影片的“假戏真做”。

     

     

     

    2018年推出《动物世界》《捉妖记2》《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西游记女儿国》《战神纪》《阿修罗》等一批较高科技含量的国产大片之后,2019年,国产首部“硬科幻”影片《流浪地球》正式与观众见面。该片在春节档上映后,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被观众评价为“为国产科幻片打开了一扇窗”。不仅如此,影片在海外发行后,同样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

     

    《流浪地球》以高水准的特效制作助力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燃起了中国观众对本土科幻电影的希望,打开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大门。《人民日报》发文称赞《流浪地球》不仅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电影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充分体现出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首部“现象级”大片,《流浪地球》的上映同样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在报道该片时表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跃入了太空时代”,并认为“《流浪地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到来”。

     

    前不久,《流浪地球2》正式定档2023年春节档,科幻片《拓星者》等新的一批同类影片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与观众见面。而《金刚川》《封神三部曲》及不少国产动画大片,都将体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每一次进步。

     

    技术设备走向世界舞台实现新突破

     

    过去几年中,中国电影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多个重要突破,许多国产数字电影设备走出国门,站上了世界舞台。

     

    2017年,中国巨幕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发展脚步,初现品牌效应。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巨幕共制版影片97部,其中国产片50部,进口片47部;2D片49部,3D片48部。

     

    2018年,中国巨幕获得CineAisa大会颁发的第一个奖项——“The PLF Technology Award”,中国巨幕首次获得国际奖项认可,也是进入数字时代以后,中国影院技术获得的首个奖项。不仅标志着国外市场对中国巨幕的认可,同样也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开始在国际舞台赢得尊重。

     

    作为电影放映领域民族自主技术品牌的代表,国产激光——中影光峰ALPD@激光技术在2017年正式向国际市场迈出了第一步。2017年3月,中影光峰激光放映解决方案在美国CinemaCon上亮相,“中国创造”的ALPD@激光技术正式走出海外,首套海外订单落户美国拉斯维加斯。

     

    这一年,中影光峰推出拥有28500流明的X28激光产品, 一举打破传统光源产品称霸市场的格局;首款55000流明激光荧光粉放映机发布,问鼎业内同类技术最高亮度;中影光峰实验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创造的激光放映机正式下产线开始投产。由此,中影光峰激光光源产品全面覆盖从10000到55000流明亮度的产品解决方案。

     

    2018年,中国首款DCI认证的荧光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C5在这一年正式问世。C5搭载ALPD4.0技术、支持Rec.2020色域,可搭载第三代服务器架构。最难得的是,它获得了DCI认证,而全世界符合DCI认证的放映机制造商,当年仅有5家。

     

    2019年,中国在激光放映领域再次实现突破。由中影光峰推出的我国自主研发的荧光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C5百余项指标,一次性通过DCI标准检测,正式获得DCI认证,这是中国电影放映机首次获得这一认证,也是中国电影科技在关键领域首次实现“破冰”。

     

    此前,电影放映机领域,仅有比利时巴可、美国科视、日本NEC和SONY四个品牌的电影放映机获得该认证。资料显示,获得DCI认证的C5在部分指标方面已经超出DCI标准,如色域方面,C5采用了最先进的ALPD 4.0三色激光荧光放映技术,色域可达Rec.2020色域的98.5%。

     

    2018年,中国拥有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HoloSound的出现打破了“沉浸音”市场格局。支持DCI\SMPTE标准的HoloSound最大可支持256个扬声器,布局中不仅可提供顶环与侧环,还可配备底环扬声器。

     

    与国外品牌类似,HoloSound也采用点生源作为声音驱动,每个音箱都可以单独驱动来实现想要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HoloSound不仅支持声道与对象技术,还可支持声场技术,实现了“声道+对象+声场”三位一体的沉浸式音频技术。

     

     

     

    2016年,全球首部3D、4K、120帧/秒拍摄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中国仅有两家影院可以放映这种高格式影片。2019年,当3D、4K、120帧电影《双子杀手》到来时,中国支持高格式放映的影院数量已经超过了30家。

     

    相对于美国高技术格式放映影院的缓慢发展,中国高技术格式影院数量的激增得益于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在2019年推出的CINITY影院系统的问世。这个同时适配120帧、4K、3D等技术的放映系统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时支持120帧、4K、3D等技术的放映系统。

     

    CINITY影院系统融合了4K、3D、高帧率(HFR)、高亮度、高动态范围(HDR)、广色域(WCG)、沉浸式声音(Immersive Sound),能够呈现画面更清晰、色彩更绚丽、影像更流畅、动作更连贯和声音更逼真的观影体验。

     

    中国在高技术格式放映影院的方面的探索,显示出中国在电影和科技融合升级方面的“野心”。目前,CINITY影院系统已支持《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金刚川》《八佰》《急先锋》《双子杀手》等影片的放映。

     

     

     

    此外,2018年2月,上海五角场万达影城启用国内第一块LED电影屏,这种新型银幕正式投入中国影院商业运营。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放映机+银幕”既有显示形式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在5G和超高清显示设备、实时3D裸眼系统等更高新技术的驱动下迎来新的革命。

     

    对外交流篇

     

    “十三五”时期,中国电影在保持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同时,国产影片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芳华》《流浪地球》《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等影片均做到了海外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同时,中国电影持续通过电影节展、电影周等活动促进中外电影交流合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电影引进来,让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国产影片走出去。

     

    海外发行成为中国电影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中国电影也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2016年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策划指导,华人文化控股集团、华狮电影发行公司共同搭建的“中国电影 普天同映”国产电影全球发行平台正式启动。“中国电影 普天同映”项目应运而生。

     

    “中国电影 普天同映”国产电影全球发行平台运行后,尝试让中国电影以新的路径、新的模式走向欧美、走向亚洲各国、走向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主流院线、商业影院和重要时段,能够努力保持中国的优秀作品、中国的商业大片,同步或者准同步在海外电影市场上映。

     

     

     

    2016年春节,在北美、欧洲、大洋洲、亚洲33个国家的120座城市可以看到春节档新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此后,《陆垚知马俐》《盗墓笔记》《28岁未成年》《拆弹·专家》《悟空传》《战狼2》等影片也通过“中国电影 普天同映”实现了国际同期上映和海外规模发行。

     

    近两年,《我和我的祖国》《哪吒之魔童降世》《芳华》《流浪地球》等影片均做到了海外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作为国内电影票房纪录的保持者,《战狼2》曾在北美、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40多条院线上映,海外销售成绩达到760万美元,在当时成为了近十年来澳洲和新西兰华语影片的票房冠军。

     

    2019年,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同步国内在北美、澳新上映,总票房超716万美金,其中北美票房超过582万美金。该片在北美81座城市、135家影院,澳新11座城市、42家影院上映;其中包括34家IMAX影院。由此,《流浪地球》也成为了首部以IMAX 3D形式在海外上映的中国电影。

     

    国产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8月23日启动海外上映,影片在澳大利亚18座城市55家影院开画即刷新多项纪录,首周末票房、首周票房均登上澳洲近十年华语影片票房第一的宝座,重点影院上座率居高不下,场场爆满;场均票房更超过同期好莱坞大片,连续多日位列全澳第一。影片在排片体量上实现了更大规模和更高频率的覆盖,为中国动画电影海外商业院线放映树立了良好形象。

     

     

     

    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也同步在北美和澳新地区上映。同时,华人影业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个国家的10个主要城市举办了全球联动首映礼活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温哥华、温尼伯、埃德蒙顿、悉尼、墨尔本和堪培拉的当地华人华侨共聚影院,一起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精彩瞬间。影片在海外票房表现同样突出,为国庆档同期影片海外总票房冠军,单厅票房冠军。

     

    今年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不利形势下,《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等影片,通过华狮公司在欧美部分地区以及澳新地区上映。《姜子牙》10月1日起在澳新地区60余家影院同步国内上映,连续三周获得澳洲上映影片单银幕票房冠军。两部影片在澳洲的票房均达到50万澳元左右。

     

    近年来,通过海外发行人的努力,目前通向北美、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欧洲等70多个国家、200余座城市的发行放映之路已经基本成熟,实现了在海外华人聚居区长期稳定的放映。

     

    中国电影的海外放映相继拓展到了中东、拉美、中亚、非洲等一些鲜有中国电影放映的国家,包括俄罗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蒙古、尼泊尔、土耳其、巴基斯坦,非洲的毛里求斯、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许多国家都在近些年中实现了中国电影零放映的突破。

     

    各大电影节展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近些年,中国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亚洲文明对话之亚洲影视周等,也都在不断促进中国电影和世界的交流。

     

    中国电影人持续促进中外电影交流合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电影引进来,让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国产影片“走出去”,全球各地的“中国电影周”活动也络绎不绝。

     

    俄罗斯2019中国电影节先后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举办,展映了《流浪地球》《长城》《功夫瑜伽》、《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非凡任务》共5部近年来出品的优秀中国影片。

     

     

     

    第二届迪拜中国电影周、首届萨拉热窝中国电影周、首届多米尼牙中国电影周、乌兰巴托中国电影周、毛里求斯中国电影周、巴西中国电影周、墨尔本中国电影周、莫桑比克中国电影周、第六届巴黎外国电影周等纷纷举办。优秀国产影片以海外中国电影周为契机,去到世界各个角落,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通过电影触摸到更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其中,第二届“拥抱中国”迪拜中国电影周正值新中国70周年大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地标性建筑哈里法塔、帆船酒店一片喜庆的“中国红”,唐季礼、张纪中、田羽生、陈建斌、蒋勤勤、韩庚等多位电影人与阿联酋当地影人共同交流互动,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阿联酋与中国建交35周年。

     

     

     

    乌兰巴托中国电影周作为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5家影院展映了《流浪地球》《影》《飞驰人生》等10部蒙古语译制片。展映影片涉及历史、都市、爱情、动作、喜剧等类型,内容丰富、代表性强,让更多蒙古观众了解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和制作水平,进一步促进中蒙人民的友谊。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举办以来,首部在国内上映的塔吉克斯坦影片《无影之镜》也在2019年末宣布了定档消息,并于2020年1月10日上映。

     

    中国影片接连斩获国际奖项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都有所斩获,艺术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2019年2月的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咏梅和王景春凭借电影《地久天长》获得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演员殊荣。青年导演王丽娜处女作《第一次的别离》获新生代单元评审团奖,白雪导演处女作《过春天》也入围该单元。

     

     

     

    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刁亦男新片《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祖峰导演处女作《六欲天》、华裔导演赵德胤执导的《灼人秘密》入围一种关注单元。

     

    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娄烨导演的《兰心大剧院》和杨凡导演的动画片《继园台七号》入围主竞赛单元;万玛才旦再次凭借新作《气·球》入围地平线单元。

     

    另外,王瑞导演的《白云之下》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孙傲谦的《少年与海》、李骥的《通往春天的列车》、廖克发的《菠萝蜜》入围釜山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梁鸣的《日光之下》和陈哲艺的《热带雨》分别获得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华人导演王子逸的处女作长片《别告诉她》以细腻笔触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提名多个国际电影节,并斩获第7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3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上,《送我上青云》《西厢记》《最好的我们》等多部影片进行了展映和交流,《中国机长》获得“金鹤奖”最佳作品奖,《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获得“金鹤奖”最佳导演奖,张涵予和姚晨分获最佳男女演员奖。

     

    合拍加速中外电影交流的步伐

     

    合拍一向是一个国家电影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引进来”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合拍也是早期的中国电影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十三五”时期,合拍依旧是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交流的重要途径。

     

    2016年,获准立项的合拍故事片达89部,较上年的80部增加9部。其中,内地与香港合拍54部,中美合拍10部,大陆与台湾地区合拍8部,三者占所有立项合拍片数量的81%。

     

    此外,2016年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审查通过的合拍片达71部。在2016年国产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美人鱼》《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功夫熊猫3》《绝地逃亡》《长城》《北京遇上西雅图2》《叶问3》等8部电影均为合拍片身份。

     

     

     

    2017年-2018年,合拍公司分别审查通过合拍片60部和46部,合拍片立项数量分别为84部和51部,《建军大业》《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便是这两年中合拍片的代表作。

     

    2018年上映的中美合拍片《巨齿鲨》不仅在中国市场上拿下10.52亿票房,在全球市场的票房成绩超5亿美元。另一部取得优秀成绩的中美合拍片《摩天营救》也受到了中外观众的共同喜爱。

     

    2018年度票房冠军《红海行动》成功的意义,更是远远超出了票房本身。在《湄公河行动》与《红海行动》两部影片之后,林超贤找准了自己导演生涯的“新主流商业大片”方向,与此同时,博纳也得以利用自身的香港影视资源优势一展拳脚,探索出这条博纳独有的两岸三地演员、导演等资源整合的新主流商业大片之路。

     

     

     

    对于迂回徘徊数年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来说,《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和《建军大业》等影片的出现,让业内看到了香港与内地合拍,将主旋律升级为高口碑、强市场的新主流商业大片的新思路。

     

    去年,获准立项的合拍故事片94部,创近5年合拍片立项数量的新高,另有1部协拍片。其中内地与香港合拍64部,中日合拍6部,大陆与台湾地区合拍6部。此外,2019年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审查通过的合拍片有46部。

     

    整个2019年度,在内地与香港合拍的影片中,更加多元的类型尝试、更加从容的本土化表达等,都成为新的亮点,共同成就了59部内地香港合拍片在2019年内立项,这个数字是2018年(18部)的三倍多。

     

    2019年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少年的你》这4部电影均为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折射出内地香港合拍片类型多元化的新趋势。

     

     

     

    2019年,我国与塔吉克斯坦签署合拍协议,至此,中国已经与韩国、印度、新加坡、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荷兰、爱沙尼亚、马耳他、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丹麦、希腊、哈萨克斯坦、卢森堡、俄罗斯、巴西、日本等全球22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

     

    与此同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拍稳步推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的电影《音乐家》已经在国内上映。金砖国家导演们已经合拍并上映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半边天》两部电影作品。

     

    诚然,“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电影强国建设也不能掉队。建设电影强国,不仅是电影自身发展的比拼,也是不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未来要把加强中外电影交流、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借助重大外事活动场合和各类人文交流机制,用电影搭建桥梁、拉紧纽带,为实现电影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 上一篇:如何让更多年轻人走进电影院
  • 下一篇:贺岁档收官之战,2020年票房向200亿冲刺 

CONTACT US

  • 81813989
  • 点击关闭
    •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