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2018年内地电影市场最卖座的电影是时光网评分8.1分的《红海行动》,今年暑期档最卖座的电影是时光网评分8.8分的《我不是药神》。好口碑配高票房,内地电影市场似乎正逐渐走向成熟。
这种现象再次证明了口碑对票房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但具体来说,口碑是如何影响电影票房的?答案可能就稍显复杂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并非口碑越好,电影票房就越高;也不是口碑越差,电影票房就越低。不然拿下两项奥斯卡奖,时光网评分8.1分的《三块广告牌》就不会只有6000多万的票房;时光网评分只有3.0分的《爱情公寓》也不会拿下5亿+的成绩。
一部电影的总票房与排片、宣发、类型、题材、阵容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与口碑之间并非呈简单的正相关的关系。口碑主要影响的是电影的票房走势。
道理很容易理解,口碑是要在观众看过电影之后才能开始发酵的,最快也要一天左右的时间。而口碑开始发酵之后,观众的评价会通过互联网不断扩散,好电影获得推荐,烂片无处遁形,票房走势随之变化。按常理来论,电影口碑应该与票房的后劲成正比。
事实确实如此吗?我们需要用数据说话。
经统计,2018年内地电影市场票房达到2亿以上影片目前共有41部(《厉害了,我的国》因未开放评分,没有进入此次统计),我们不妨从中比照分析下口碑与票房后劲的关系。为了简单直接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此次采用时光网观众评分来量化电影的口碑,用电影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量化电影的票房后劲(占比越低,说明后劲越足,反之亦然)。
口碑是如何影响电影票房的?答案可能有点让人出乎意料。
口碑与票房后劲大致成正比,但也充满意外
在此次统计的41部电影中,影片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平均值为14.22%,时光网平均评分为6.95分。
也就是说,影片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低于14.22%的,票房后劲就可以算得上比较足,反之亦然;影片时光网评分高于6.95分的,口碑就算得上比较好,反之亦然。
以上面的数据推测,如果口碑与票房后劲成正比,评分高于6.95分的影片,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就应该低于14.22%;反之亦然。然而事实是,多部影片的数据都不符合这种规律。
时光网评分高于6.95分的影片中,有10部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超过14.22%,它们分别是《复仇者联盟3》《蚁人2》《邪不压正》《碟中谍6》《动物世界》《星球大战8》《精灵旅社》《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黑豹》。
时光网评分低于6.95分的影片中,9部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低于14.22%。它们分别是《唐人街探案2》《超时空同居》《狂暴巨兽》《摩天营救》《西虹市首富》《幕后玩家》《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熊出没·变形记》《猛虫过江》。
除去这19部电影,此次统计的41部电影中,22部电影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口碑与票房后劲之间呈现正比关系,这些影片在数量上占比53.65%,似乎还难以称得上绝对主流。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口碑与票房后劲的相关性不可能是极其精确的,一定程度的误差在所难免。如果将误差范围调至1%以内,即将《碟中谍6》(首日票房占比14.61%,时光网评分8分)、《动物世界》(首日票房占比14.90%,时光网评分7.3分)、《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首日票房占比15.04%,时光网评分7.1分)、《摩天营救》(首日票房占比13.60%,时光网评分6.8分)这4部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介于13.22%与15.22%之间的影片,划入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口碑与票房后劲之间呈现正比关系的影片,剩下36.58%的影片呈现出口碑好,票房后劲不足,或口碑差,票房后劲却很足的现象。
(这15部“例外”的电影分别为《复仇者联盟3》《蚁人2》《邪不压正》《星球大战8》《精灵旅社》《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黑豹》《唐人街探案2》《超时空同居》《狂暴巨兽》《西虹市首富》《幕后玩家》《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熊出没·变形记》《猛虫过江》)
简单来说,大多数时候,电影的口碑与票房后劲会呈现出一定的正比关系,但也有例外的时候。下文将分析例外出现的原因。
口碑有时反映的是“好”,有时反映的是“好看”
口碑差,票房后劲却很足的电影有不少。例如今年内地市场的票房亚军《唐人街探案2》,时光网评分仅6.9分,但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10.04%,远低于14.22%的平均值。今年暑期档票房亚军《西虹市首富》时光网评分6.7分,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8.93%,票房后劲比《唐人街探案2》还足。
最终,《唐人街探案2》和《西虹市首富》分别拿到了33.98亿和25.41票房。明明口碑不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观众为“烂片”买单?
这里就需要厘清一个问题:“好看”和“好”是两回事。就好比你看完《唐人街探案2》和《西虹市首富》后,朋友问你打几分?你可能说只能打6、7分。但如果朋友问你推荐去看吗?你可能会说“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看看。”
通常来说,观众对喜剧的评价会比较严苛,认为这类作品只能提供娱乐,难等大雅之堂。但这并不妨碍观众们追捧喜剧,因为娱乐本就是去影院观影的主要目的。
反过来,一些文艺片总票房可能不高,但有口碑在,大多是可以做到细水长流的。但由于艺术院线的规模还远远不够,受众也有限,文艺片的排片想随着口碑发酵而回升也较难(《三块广告牌》先在少数艺术院线上映,后进行扩映,是个例外),首日票房占比还是不会特别低,如《小偷家族》(首日票房占比13.87%,时光网评分8.7分)等。
动画电影也常常出现口碑一般,但票房后劲较足的情况,如《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周日票房占比4.02%,时光网评分6.4分)、《熊出没·变形记》(首日票房占比12.54%,时光网评分6.2分)。其原因比较特殊:大多数低领动画电影都是成人陪着小孩去看,但给电影打分、传播口碑的基本上只有成人。面对低幼的剧情,孩子们看得很开心,成人们却难免一脸冷漠。
“粉丝电影”前期票房就是高
明星有粉丝,电影IP也有粉丝,粉丝电影“口碑较好,但票房后劲不足”是一种常见现象。因为粉丝大多喜欢第一时间去支持自己喜欢的电影,而由于圈子、门槛的存在,粉丝们的口碑对路人观众的影响往往是有限的。
比如《复仇者联盟3》(首日票房占比16.19%,时光网评分8.1分)《蚁人2》(首日票房占比18.67%,时光网评分7.4分)《黑豹》(首日票房占比19.94%,时光网评分7分)等漫威电影,比如以《星球大战8》(首日票房占比22.76%,时光网评分7.4分)为代表的星战电影。
国产电影中,《爱情公寓》(首日票房占比54.59%,时光网评分3.0分)也带有明显的粉丝倾向。由于主创粉丝较多而导致电影票房前期强、后期弱的例子就更加比比皆是了。如梁朝伟、吴亦凡主演的《欧洲攻略》(首日票房占比63.53%,时光网评分4.2分),如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首日票房占比20.93%,时光网评分7.4分)等。
粉丝电影并不是只有粉丝看,粉丝电影票房前期强、后期弱的趋势也是在一定限度内的。如果前后期票房反差太明显,很有可能还是因为口碑太差。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如《复仇者联盟3》,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占比16.19%,高于平均值14.22%,数据反映该片票房后劲较弱。但其实该片连续10天蝉联单日票房冠军,上映28天时还停留在单日票房前三的位置,可以说票房后劲很足。为什么首日票房占比那么高呢?
原因是《复仇者联盟3》首日票房是实在是太高了,一天之内斩获3.87亿,是今年内地影市单片最高单日票房成绩。前期特别强,相对来说,后期的强势就显得没那么明显了。
档期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还有一些电影,口碑一般,也不属于那种不“好”却“好看”的电影,但票房后劲就是很足,原因可能是赶上了好档期。
例如6月15日上映的《猛虫过江》,该片是小沈阳的导演处女作,主演包括小沈阳、宋芸桦、潘斌龙、金士杰等,时光网评分仅4.1分,是此次统计的41部电影中仅次于《爱情公寓》的低分。但该片首日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只有8.82%,远远低于14.22%的平均值,说明该片票房后劲很足。
首先《猛虫过江》在上映第四天时赶上了“端午档”,由于各片方莫名其妙的安排,在这个很金贵的档期里,《猛虫过江》竟然是《侏罗纪世界2》外体量最大的新片。再查看一下6月下半月的电影上映日历,不难发现,《猛虫过江》上映后,一直到6月29日《动物世界》上映前,市场上除《猛虫过江》外没有一部“像样”的国产新片出现。在《侏罗纪世界2》和《超人总动员2》都表现中规中矩的情况下,《猛虫过江》顺势“捡漏”。
同样或多或少赶上这种“竞争对手真空期”的例子还有《狂暴巨兽》、《超时空同居》等。
赶上“烂档期”的例子也有不少,如开学前一天上映的《碟中谍6》;如与《邪不压正》同天上映,本就十分拥挤,又赶上《我不是药神》“史诗级”爆发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票房走势实在看不懂的,可能存在“作弊”
还有一种最特别的情况: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部电影的票房走势都不应该是这样,但它偏偏就是这样。这时可能是因为票房背后有猫腻。
自己买预售票房、包场、绑架影院排片等“小动作”都可能提高电影的前期票房表现,《后来的我们》(首日票房占比21.01%,时光网评分6.3分)此前陷入“退票风波”,就曾受到这方面的质疑。
还有些影片,出于想让总票房达到保底发行线等目的,在电影上映的后期“买票房”。此类影片比较普遍的特征是排片率不高,但上座率特别高。
这些“作弊”的影片口碑与票房后劲之间自然不会出现合乎情理的正比关系。(据《时光网》)
- 上一篇:小镇青年的观影需求一直在被误读
- 下一篇:票补没了,但我们相信观众不会离开电影院
口碑是如何影响电影票房的?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