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电影生产和管理领域,人工智能所发挥的作用是全面而深刻的,电影行业的每个关键环节都因为人工智能而掀起了一股变革的浪潮。
人工智能驱动电影业的自动化
剪辑是电影制作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一项工作。与传统消耗大量时间的程式化剪辑相比较,人工智能剪辑可以根据数据库内较成熟的剪辑风格和镜头语言,对录像进行自动选择和组接,从而大大提高剪辑的效率和质量。
在特效制作方面,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优势更加明显,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对视觉效果的把握水准,使特效更加逼真,而且在后期制作中,可以通过对渲染场景的深度学习,自动生成特定的光照效果或火焰、烟雾等特效,并实时核查最终拍摄效果。
此外,在3D内容制作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大有可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领域,中国影视企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比如,2017年,由聚力维度研发的“峥嵘”“AI立体设计师”系统,成为当时全球唯一的人工智能3D内容自动制作平台。通过这一人工智能系统,电影制作团队在不需要大规模制作团队和双机拍摄的情况下,即可迅速实现将2D内容转为3D内容。
在数字修复方面,中影集团研发的自动图像处理系统“中影·神思”对一些电影镜头的低清图像素材添加了增强效果,同样显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力。而由爱奇艺开发的ZoomAI视频增强技术,在优化低分辨率、噪点、抖动、色彩灰暗等低质视频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走向更精准智能的制片管理
人工智能运作的核心原料是数据。在包括电影制作在内的任何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都可以通过挖掘和分析海量数据,来揭示模式、趋势和用户偏好,从而为产品的设计和市场推广提供精准有效的策略。就电影业的智能化管理来说,对包括导演、编剧、历史票房收入、制作成本和观众人数在内的各种数据的输入和分析,是人工智能推动电影业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的前提。
比如,2015年开始运行的人工智能平台ScriptBook提供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系统,帮助制片公司识别哪些电影脚本更有市场潜力。电影制片人所要做的只是简单地上传电影脚本,然后等待软件的分析和结果报告。
再比如,成立于2011年的Qloo公司的数据库中,有数百万部电影的相关资料。该公司的人工智能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帮助识别观众的偏好,从而有助于电影制片人了解向谁推销电影以及制作哪些电影会有更好的市场效应。
除了制作和推广策略管理外,人工智能平台还在财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把控、在线审片等环节发挥着类似的自动化管理功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电影的制片管理环节也将向更精准、更自动化、更智能的方向发展,电影业的运行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
机器人写作与剧本创作
随着深度学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在进入许多极具创造性的领域。例如,海外开发的实验室项目“叙事科学”已经超出了相对简单、高度模式化的消息类新闻写作的水平,可以根据特定要求写出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新闻故事。如今,这种技术应用已经突破了新闻等非虚构写作的范围,开始进入电影剧本等虚构写作的领域。
通过深度学习和海量训练,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编写出符合人类观影要求的剧本。比如,早在2016年,一个叫“本杰明”的人工智能程序在学习和分析了几十部经典科幻片剧本后,写出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创作的科幻短片剧本。而另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华生”在学习了上百部恐怖电影预告片之后,通过模仿这些电影的剧本结构,最终为20世纪福克斯的科幻电影《摩根》制作了一支预告片。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自动分解剧本,自动生成人物和场景列表,5万字剧本的拆解过程不超过5分钟。这些功能都大大提升了编剧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当然,尽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技术,写作机器人可以写出简单的、带有剧情效果的剧本,但在文字、情节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情感属性方面,人工智能与人类编剧还有不小的差距。
总之,包括中国电影业在内的全球影视界都对人工智能在电影制作方面的巨大潜力充满期待,并在系统平台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当然,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发展,一个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电影业的未来,都不是要把人类创作者和管理者排除在行业的边界之外。恰恰相反,人工智能支撑的电影业将是一个智能软件和人更具有互补性、更紧密合作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富有创造力的电影人将与更有效率的智能机器一起工作,以更饱满的创造力,不断开拓全球电影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电影放映时,画面昏暗怎么办?
新技术正改变电影行业 人工智能为电影注入丰富可能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